宁津县鑫泽新型建材设备厂
更多>>
更多>>
更多>>
新闻中心

红拳“老艺人”的坚守与传承

发布日期:2024/6/27 7:39:38

浏览次数: 点赞数: 收藏数: 关注数: 【赞一个】    【举报】    【收藏】    【关注】
红拳“老艺人”的坚守与传承
来源:新华社
“红拳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气息,其中所蕴含的哲理性、技击性、健身性、娱乐性深刻体现了三秦文化的特色,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高雅包容、自强不息的精神。”6月19日,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会长邵智勇受邀来到陕西学前师范学院,向师生们讲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拳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。

历史:红拳曾是“陕西人的广播体操”
陕西是中华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。作为十三朝古都,西安自古有“文武盛地”之美称。古老的红拳就诞生于这片土地上,成为陕西武术的核心代表拳种,也是本土武术文化的精髓。2008年,红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
红拳最早起源可追溯到周、秦。西周沣镐盛行“武舞”“角力”。红拳是陕西关中、山西、河北南部、河南北部地方拳的主流派。在陕西境内又以潼关、大散关为标志分为关东红拳、关中红拳、关西红拳3支。陕西境内不少拳术派列,大都是在关中红拳的基础上演变的。关中红拳以小红拳、大红拳、二路红拳、太祖红拳、粉红拳、六趟、六架势、炮锤、四八锤为中心,习练者最为广泛。



在陕西体育博物馆陈列着一块清代练功石,是清代武林人士用于锻炼臂力的道具。讲解员岳明洁介绍:“这块练功石顶部刻有‘头号’二字,两边凿有把手,重约300斤。用于锻炼臂力时有不同的手法,比如‘过脚’‘过膝’‘过腰’。清代,红拳在关中盛行,民间广为流传着‘东枪西棍关中拳’的说法。彼时,红拳的代表人物有:三原‘鹞子高三’、临潼‘黑虎邢三’、潼关‘饿虎苏三’和‘通臂李四’,他们集各家拳术之长,对红拳进行了规范和整理,其代表拳路为‘四究拳’,广为流传,奠定了现在红拳的运动体系和打手体系。”

红拳曾在陕西渗透到民间文化的多个领域,如社火、高跷、舞狮等民间活动的组织者大部分都是习练红拳的人。20世纪70年代前,在陕西城乡群众健身方面,红拳一度被称为“陕西人的广播体操”,足见习练红拳人数之广泛。

厚重的历史,为陕西红拳提供了丰富的养分。历经千百年风雨沧桑,红拳以内容丰富、套路繁多、技法全面而德艺并存。邵智勇介绍,红拳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“撑斩为母、勾挂为能、化身为奇、刁打为法”的16字诀,它属于内外兼修,体用兼备,神形合一,其特点是巧和柔。

坚守:老艺人希望红拳技艺和文化永续传承
自2008年红拳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,邵智勇对红拳的理解更深了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已经不只是一个热爱红拳的人,更应该对红拳该如何传承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。红拳在陕西经历了风雨历程,从兴盛到衰落,再到焕发新生,其中的甘苦、冷暖,只有真正热爱红拳的人才有真切的体会。

为了保持红拳的原汁原味,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在每次办赛期间都会邀请老拳师、老艺人亲临现场,坐在主席台第一排观赏红拳比赛。同时,研究会还有一项特别且坚持多年的老传统,即对75岁以上老拳师、老艺人重点保护,除逢年过节进行探望外,还积极创造条件推荐徒弟,有偿邀请他们收徒传授红拳技艺。

杨三胜便是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的一位老艺人。他回忆,自己10多岁时见到伯父在家习练红拳,便开始有了练拳的想法。“当时还没有红拳的叫法,只是统称为练武。刚开始,村里几个小孩一起练武,从踢腿等基本武术动作学起。”杨三胜告诉记者,“练了一段时间,父母问我和村上几个小孩练的的是什么,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,于是就与父母说在练拳。”



满腔热情和持之以恒是杨三胜对红拳的态度。在50多年练习武术的道路上,也有过不被理解,但他都会淡然处之。如今,71岁的杨三胜在西安市灞桥区开了一家武术馆,已有百余人拜师于他门下。提到杨三胜的名字,不仅在灞桥区红拳界家喻户晓,甚至有西安市未央区、莲湖区、高陵区、临潼区等地的武术爱好者闻讯而来,希望拜杨三胜为师。

“我徒弟中最小的4岁,最年长的80多岁。”在杨三胜看来,开武术馆,教授红拳,是自己对红拳热爱的一种体现。前来武术馆练习红拳的学生和自己的徒弟属于两个概念。拳师收徒,淡泊名利,可以不收任何费用,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道。武术馆练习红拳的一些学生只是单纯学习红拳,并非对红拳有太多的理解和传承。

杨三胜通过练习红拳强身健体,成了红拳的受益者。在他的言传身教下,3个儿子跟随自己练习红拳。孙女杨蓓蕾则被杨三胜“交给”邵智勇,拜于其门下。杨三胜说:“我不收孙女为徒,正所谓‘门里生’不好带,重不得轻不得,言重了自己不忍心,言轻了孙女不听。”

杨三胜对红拳有着自己的独特见解。杨蓓蕾练习时偶尔偷懒,杨三胜以身作则,每天6时起床,开始踢腿热身。“孙女不想起床,我叫她起来,一遍不行两遍,两遍不行三遍,总之要让她每天早起,坚持练习红拳。”杨三胜说,正是有了持之以恒的态度,杨蓓蕾现在已经是陕西红拳界叫得上名号的“女侠客”,并在西安交大阳光小学教学生们练习红拳。

在武术馆里,杨三胜用洪亮的声音、标准的动作,悉心指导每一个前来求教红拳的人。他告诉记者,自己最大的心愿,就是希望一代又一代的“红拳人”能够将红拳文化、红拳技艺传承下去。

传承:超30万“老陕”常年练习红拳
2005年,经陕西省文化厅(现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)批准,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正式成立。经过近20年的艰辛保护历程,陕西红拳人用不屈不挠的精神,承载着对红拳文化的传承。

陕西红拳文化研究会通过建立以红拳传承人为主体的红拳传习所,将红拳传承铺向全国。邵智勇介绍,陕西、四川、甘肃、河南、云南、广东等省份相继开设红拳传习所。截至目前,全国各地已开设红拳传习所212所,仅陕西常年练习红拳的人数就超过30万。

红拳传承需要注入青春力量。2009年,陕西省首个高校红拳传习所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成立,开启了红拳在高校的推广与传承。邵智勇、杨三胜等一批老艺人一次次走进校园,亲身示范红拳动作,传授红拳技艺。如今,红拳文化的“种子”已经播撒在全省100余所大中小学校。

邵智勇带着研究会的红拳教练们6月29日来到西安国际港务区新农小学,手把手将红拳技艺传授给该校学生。操场上,学生们一拳一掌、一招一式习练红拳,感受中华武术的浩然正气和独特魅力。

新农小学自2018年引进红拳以来,学生们学习红拳的兴趣高涨,氛围浓厚。在习练红拳过程中,学生们体魄更强健,身心更健康。如今,红拳已被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中。



新农小学五年级学生潘玮泽跟着邵智勇一招一式地练习红拳套路。他告诉记者:“小时候我胆子小,妈妈把我送到家附近的武术馆练习红拳,练了3年左右,我的胆子变大了,身体也变得更强壮了。妈妈说,自从我练习红拳后,有点小男子汉的气魄了。”

去年,潘玮泽在全国青少年红拳大赛中获得三项全能比赛的第二名。潘玮泽的妈妈潘美妮回忆:“儿子小时候饭量不大,吃饭时,我经常追着喂他。自从6岁多送他练习红拳,他的饭量明显增大了,生活中也更自信了。”现在,潘玮泽每次在学校、武术馆练习新的红拳技术动作时,回家后都要再花半小时对着镜子熟悉红拳动作要领。

新农小学校长殷军龙介绍,经过5年多的发展,红拳在学校深受学生们的喜爱。目前全校536名学生全部都在练习红拳。自红拳纳入学校体育课程后,每周每班开设一节红拳课程,一方面是在户外实践练习红拳套路,另一方面是学习红拳的起源、历史和文化的传承。学校通过红拳文化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,让学生们对红拳先产生兴趣,再领悟红拳精神。课后,学生们还可以参加红拳社团,加入学校的红拳队伍,参加全国红拳的比赛。

非遗是历史的见证,是人民智慧的象征。在邵智勇看来,红拳走进校园,是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,让广大师生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,增强文化认同感,进一步坚定了文化自信。而红拳的传承,不是仅依靠几个红拳传承人和老艺人就可以完成的一项任务,而是需要团队和团队中每一个热爱红拳的人去努力传承。